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哪个好?
从历史沿革上谈。 中国古代的私塾(私学)制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起来,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建国初期才消灭。 古代私塾主要特点是以儒家的经典为主(四书五经之类的),学习形式比较自由(没有统一教材、老师自己编写教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习内容除了儒家经典之外还有诸子百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以及历代文学著作等。当然,作为封建社会,自然不可能让平民子弟享有这种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有资格进私塾的都是贵族或富豪子弟。
到了近代,虽然清王朝土崩瓦解,但社会仍然没有发生深刻的变革。新文化运动虽然冲击了旧思想,但在教育领域,传统的教育理念仍然占据了主流地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培养建设人才,政府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同时继承了新中国成立前我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我党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陕北公学的优秀革命传统,建立了新型的大学制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一曾写在西北农大一校校歌里的口号成为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面貌。
从那时起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是以培养建设人才为中心,强调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同时,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众多等因素的限制,教育规模难以急剧扩大,因此即使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最激烈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放弃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教育优先”战略。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人均GDP 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改善,财政收入增长,这使得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机会也有能力大力发展和完善我们的教育。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使得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中后教育的机会。
其次,从教育理念上谈谈中美两国教育的区别。 美国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教育本质上是服务于经济的,因此在教育理念上就体现了这一点—一重视学术性和职业性。 中国的教育理念则传承了五千年文明,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在教育中,我们既讲究“教”(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又讲究“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强调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我们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认为人是各个方面综合发展的平衡和谐体。而且我们不单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在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总体而言还是处于相对紧缺的状态,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到让所有人都能共享有限的教育资源,强调教育的公平性与公益性。而美利坚合众国则不同,那里教育资源丰富,只要你愿意付出高昂的费用(甚至包括学费和生活费),你可以得到几乎所有你想要的教育信息(网上有免费资源但是效率低下,很多美国人宁愿花费金钱购买效率更高的在线教育课程)。在那里,你不光是消费者,同时也是投资者,你花在教育上的每一分钱最终都会打回来。所以美国人更崇尚个体在追求自我价值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公共卫生、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依然走在世界前列,这与其高度发达且又充分市场化了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最后,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谈谈中美两国的差异。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教育理念的差异,也是两个国家社会与文化传统的差异集中体现。 以本科教育为例。在美国,本科教育是完全学分制的,也就是说在大学四年期间你最多可以修读多少学分(一般限制在120分左右),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要求。在你修够一定的学分并且通过相应的考试(GPA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你可以提前毕业或者选择旁听其它学院的课程来满足自己的兴趣需求。
在中国,本科基本实行的是“一刀切”的模式,不管是计算机还是金融、物理还是化学,所有本科专业的学生都要修读相同的课程(少数实行分流的特例除外),大家的学习经历或多或少有一定的重合率。在这个阶段,学校更加倡导的是不分彼此、互相包容与理解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到了研究生阶段,中美两国的教育训练就更明显地分道扬镳了。中国更偏重科研能力的训练,美国则更注重独立思考和能力培养。
以上只是简要分析了中美的教育模式,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不可能像盖世神功一样学完了就脱胎换骨天下无敌了,而是需要终身的学习和努力才能保持并提高自己在某个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不管怎么说,学习是无止境的,学会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