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接受名人移民?
毋婷最佳答案
首先,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且目前处于老龄化阶段,因此不论是什么阶层的人,只要他有了移民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那么就意味着有一家人要离开自己的故土,而失去一个劳动力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相当大的打击;
其次,社会分层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存在的,中产阶级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底层民众与数量有限的顶层人士而言,中产阶级占据着社会的中间位置,因而所谓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安慰作用也就发挥得恰到好处了——当对上层不满而又无力反抗的时候,至少还有部分人属于和你一样的阶层,生活在同样的城市,说着同样的语言。 然而一旦名流阶层也涌入移民大潮,并且人数以百千计的话,那么上述的一切就都消失了。
本来作为同属一个国家的国民,大家互相交流毫无障碍,不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电视电影里,说着地道的母语也不会让人觉得很奇怪。然而一旦这些名流们带着钱来到你的国家之后,他们自然有资格享受最好的医疗、教育和生活服务,而且因为语言不通的原因,你和你的亲人想要和这些人打交道就必须得有一个翻译在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里的狐狸一家那样能说人家的话),这样一来无形中增加了你的生活成本,降低了生活便利程度。最重要的是,当你发现你自己的生活水平还不如你移民之前的时候,那种被背叛的感觉自然而然就会袭上心头。
移民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确定移民的选择标准。确定什么样的人能当移民,实际上也就是解决允许谁定居,不允许谁定居的具体指标和规范问题。从世界各国对移民的选择标准看,大致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血统主义、以通婚和居住年限为基础的归化主义和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自由主义三种类型。
血缘主义是一种以一个人的家庭血缘关系如何,来确定或取得这种关系的人能否成为本国国民的原则。在有这种原则的国家,个人的家庭血缘关系是定居和取得它国国籍的唯一标准。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定居和入籍法,就以血统主义原则为基础,规定凡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德国公民的人,不论在德国或其他地方出生,有德国血亲的德国人无论在何地出生,德国人归化或收养的人可定居德国并取得德国国籍。血缘主义原则,是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互相隔绝和互相敌对的时代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欧洲国家在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为了使本民族获得统一,在政治、经济上更为巩固,普遍采用了血缘主义原则来确定定居范围。此外美国和菲律宾、以色列和犹太人、日本和日本人等在选择移民上也有采用血缘主义的。这种血统主义定居原则已完全被现代各国所抛弃。
在各国现代定居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原则,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是以个人所具备的客观能力状况作为取得定居权和入籍权的条件。例如,加拿大政府于1967年废除按种族和地区来源来选择移民的规定,实行新的移民制度,这种制度是按技术、所需职业、亲属团聚和人道主义等原则来选择移民的,在申请移民的外国人中,经加拿大移民局对申请者的技术、职业、教育程度和家庭情况等进行评分(技术移民占60分,家庭团聚占20分,人道主义10分),其中技术移民分为15个项目,如申请人的教育、工作经验、英语和法语水平、年龄、海外近亲属等情况,分数最多的优先成为加拿大移民。实行自由主义原则已成为各国现代移民政策的共性。
归化主义原则,是对外国移民的定居和入籍采取以通婚和取得长久合法居住为条件的入籍原则。1940年前,美国采用限制性入籍法,对外国移民入美国国籍规定有财产资格和种族国籍要求,1940年后,美国放宽定居限制,采用非限制性入籍法,允许任何外国人,在取得永久合法居住权后,年满21周岁,不受性别、财产、种族和原属国籍的限制,取得在美国定居和人籍的权益。在美国居住连续五年,其中包括以连续申请入籍前的三年为条件,可提出入美国籍申请。在美国取得永久合法居住权的公民,还可在国外居住5年,如果他在国外居住期间有两年是为美国政府服务或在美国国内军、海军中服役,则可提出入美国籍申请。入籍申请批准前必须通过英语和美国历史、政府知识的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