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在经济怎么样?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大萧条以来最危险的时期。欧洲已经陷入低增长、高失业的困境;日本经济的衰退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GDP增长率都处在负值地带。相比之下,德国的增长率虽然也不算太高(2018年GDP增长率预计为1.5%),但至少是正值,而且通货膨胀也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许多学者和记者都在讨论德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以及德国制造业就业人口的上升对德国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等问题。
要想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看一下德国经济在过去十几年里的变化。
在「二战」后的初期,德国的经济曾经出现过急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西欧战后重建的需要,以及当时德国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是,到了 7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的经济出现了停滞,失业率攀升至 10%以上。随后,里根总统推动的「里根革命」席卷了西方世界,通过减税和提高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在 80年代的整个 90年代的前半期,德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因此货币政策保持紧缩状态,财政预算始终维持盈余。这种「以物价稳定为目标,以财政盈余为基础」的政策使德国经济在「软着陆」中平稳增长。
但随着 90年代中期欧洲经济的疲弱,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德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遇到阻力。出口对 German economy增长的贡献率从此前的 40%下降到不足 30%。为了刺激经济,德国政府相继采取降低税率和增加公共开支的措施。尽管有经济学家警告称,这样的政策会诱发通货胀,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的「温和」。到 2003年下半年,通胀率已经下降至低于欧盟和美国的水平。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当前德国经济的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总需求不足。德国目前的消费占 GDP的比例高达 60%,高出美国一倍多,远超日本、法国和英国。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备,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较高,所以消费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如果收入增幅赶不上CPI上涨的话,实际收入水平就会下降,人们就会减少消费。于是,政府就必须同时考虑扩大投资和刺激贸易,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是产能过剩。过去十年德国经济的一大特点便是大量产能闲置。从 90年代末开始,德国工厂的机器装备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却只能满足 70%左右的生产能力。据统计,至今德国仍有 1/3的工业部门处于产能闲置状态。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进行生产,其成本和风险都会有所提高。大量的闲置产能还可能导致工资水平上不去,而更高的工资又是促进居民消费的关键。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被大幅逆转。
自 90年代后期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德国泛滥以来,工会的力量被不断削弱,工资水平长时间停滞不前。然而,劳动力的成本却是在持续走高的。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之后,德国家庭负债比例已经达到 77%,高于美国的 70%和日本的 50%。根据预测,除非薪资水平出现大幅上涨,否则债务偿还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更严重的是,一旦失业人数上升,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剧。 目前来看,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投资。为了吸引资本的流入,德国央行一直在实行负利率,企业的借贷成本很低。但从长期来看,巨额的政府负债以及不断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都将压低了德国的收益率。外资对于德国资产的真实购买力也存在很大的疑问——由于欧元区内的通缩压力和负债情况并不比德国好多少,投资者对于德国债券和资产的买入意愿其实并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