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上什么大学生活?
以我在美国的经历来看,中国的高考和美国的高考完全是两个概念。 中国是选拔性考试,意味着你只有考进了这个分数段才能进这个学校,而一旦进了这个学校,大三大四的排名靠前的同学可以拿到奖学金,成绩不好的同学只能被淘汰; 而在美国不同,从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开始就要选择大学和专业了(这里强调一下我说的专业不是单纯指文理科,而是具体的专业方向,比如数学里有分析、应用、计算等好几个方向),到了大三上学期要选定研究课题并着手准备论文,大四上学期完成最后的答辩,获得学位。
每个大学的评分标准不一样,有GPA(加权平均成绩),也有非GPA的成绩评价标准,所以没有绝对的高分或者低分的说法。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修的 GPA 是 3.6/4.0,但在其他几所学校的同学的眼里我的GPA非常高;反之亦然,有些同学在UW(西雅图)修的GPA很高,但在其他几所学校的同学眼里我的GPA却很低。这是因为每所院校对学生的要求跟中国完全不一样,在中国一个班级里面分数排名靠前的几个同学往往都是学同样的课程的,成绩自然比较高,而在美国这种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每个学院、每个专业甚至每门课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比较GPA的高低。
同样,在美国也很难申请到“高分”的院校或专业。因为美国的大部分大学在录取新生的过程中是很慎重的,除了看学生高中时的GPA、标化考试成绩、课外活动、文书等材料外,还会看学生选校清单里的顺序,如果一所学校学生列在了前面的选项,意味着他的offer成功率更高一些。即便你条件再好,如果你列的学校太高,申请到的概率仍然不高。相反那些压线的同学往往能够拿到很好的offer。 最后我想说的是,美国的高校比的是“综合实力”而不是单一的GPA或者考试成绩。而中国是“唯分数论”,导致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提高GPA上面,忽视了其他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两个观念的不一样导致了中国学生出国后需要花很多时间弥补自己“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