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学之间有什么差距?
不才在港校任职,尽量客观地答一下这个谜之问题... 首先,所有学校都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让(相对)成绩差的学生变好,让(相对)成绩好的学生变得更优秀。但怎么做到这一点,各个学校的办法是不同的,由此造成了学校之间千差万别的风格和成绩。
一、学校分三类 我们一般把学校分成三类,按创校背景分——政府办、天主教办和新界乡议局办。每一类各有特点。 政府办的小学,以英文为主,强调多元文化和国际视野;天主教办的小学,以中文为主,注重传统和仪式感;新界乡议局办的小学,介于两者之间。 当然,现在这三类学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特别是新界乡议局办的小学,为了迎合政府对英文的要求,也开始加强英语教学了。
二、学校分四类 从入学考试的难度来说,小学的毕业生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容易”“较好”“一般”和“困难”。(注意,不是按照成绩从好到坏排的,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 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了他将来是上“公立中小学教育资助计划”学校还是自费读私立学校。
通常而言,考进前五公大(指五所顶尖公立大学:中大、港大、清华、北大和复旦)的人,高中都是来自前五所中学或者其分校;而考进前十中大的学生,初中都是来自前十所中学或其分校。如果要说大学录取的学生来源有哪些小学,其实也就是这五类小学了——官立、天主教立、新界乡议局立、直资和私立。 这五类的名字很敏感,在这里就不写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网上有很多文章。这五个类型的学校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特质一起决定了他的高考成绩和未来的升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