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元便宜了吗?
从历史数据上看,澳元兑美元曾经出现过两次大幅的贬值,一次是2013年6月,另外一次就是今年2月份,从历史最高值4.25附近,一度下跌至最低0.78,跌幅达到79%; 在每次加息之后,由于美国货币政策更加宽松,经常会出现“降息差”,导致美金大涨,澳元大跌的现象出现。 在今年2月份的暴跌中,不少投资者都以为澳元会像美元一样进入一个长期弱势震荡的过程,甚至有人觉得澳元有可能会退出流通领域,因为澳大利亚央行曾连续四次加息,且幅度都不小。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三个月的时间,这个“最硬货币”就开始变软了,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6月中旬开始从高位下跌,目前距离之前的低点已经只有2%左右了, 也就是说假如你在两个月前抄底了澳元,现在很可能已经全部解套而且略有盈余了。
事实上,不管是澳大利亚央行还是财政部长,都在不断的发表讲话,强调澳元的强势地位。但市场可不买账,除了不断的买入美债以外,近期大宗商品的价格暴跌,也令到澳元承压不小。 目前看,尽管澳洲的CPI居高不下,但是失业率也已经上升到5.3%,所以加息的进程或许暂时中止,而降息的概率则在不断提高,因此澳元继续回调的空间应该还是有的,投资者也不用着急进场抄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年度汇率评估报告,认为全球多数主要经济体实际汇率与均衡水平一致,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部分国家汇率低估。消息一出,一片哗然。莫非澳大利亚元变便宜了,去澳大利亚留学变得更合算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年度汇率报告,对全球共34个国家的汇率与2007年的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估。IMF的汇率评估主要是从经常账户差额和购买力平价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资本流入和流出之间的差额,后者衡量的是实际汇率相对于均衡水平。IMF指出,在34国中,汇率高估的经济体包括:丹麦、瑞士、瑞典、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分别高估了30%、25%、10%、50%和20%;低估的经济体包括:香港、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分别低估了15%、30%、5%和5%;而其他经济体汇率与实际均衡水平大致相符或误差在10%以内。
IMF指出,澳大利亚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在2004年达到峰值后已经回落至4%-5%。虽然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商品出口国相比仍维持较高水平,但低于IMF专家小组估算的澳大利亚的长期均衡经常账户赤字,并未显示出汇率失衡的迹象。
而经常账户赤字的恶化,部分反映了国内储蓄的下降,部分反映了投资的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出口价格的上升。总体而言,经常账户赤字的增加是渐进的,没有伴随过度的国内资产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被澳大利亚的贸易条件改善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