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纯什么不同?
英国爱丁堡大学神经科学教授伊恩•马克尔曼表示,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基于同样的基本思想,即通过形式来表达意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语言学家把语言分成若干不同的范畴,最基本的一种划分就是,语汇性语言(词语语言)和语法性语言(结构语言)。”
词语语言是基于语汇的手势语言(口语中的口头语言),结构语言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书写系统,如拉丁语、希腊语和古汉语。但今天的语言基本上都是混合体:一部分基于语汇,一部分基于规则。“例如,英语的字母a有时发/æ/的音,有时发/ɑː/的音,这取决于它在什么单词中出现。”
马克尔曼教授认为,语法性语言和观念性语言(思想语言)也存在着明显差别。伊恩•马克尔曼表示,观念性语言存在于语言诞生之前,是一种以声音形象为标准的形式,如“咕咕咕”表达“鸽子”,“叽叽叽”表达“麻雀”,等等。
而语法性语言和观念性语言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可以确切地指定指称哪个具体对象,而后者不能。
“就像‘鸽子’这个词所代表的鸽子的形象,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意识中,以至于我们不需要思考就能说出‘鸽子’指的是何种具体场合中的何种具体鸽子,而语法性语言缺乏这种抽象性。可以这样认为,语汇性语言基于心理表象,而语法性语言则基于概念。”
“尽管语言学家会对这样的表述方式表示不满,但基本上人们都会同意,世界上的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隐喻性和非隐喻性。”
“隐喻性语言是建立在形象或概念上的。以英语为例,红色(red)代表激情(passion),蓝色(blue)代表忧郁(morose)。而汉语中的红豆(赤豆)指情人(郎君),青豆指少女(君君)。”
“而非隐喻性语言则是指那些基本上只根据字母和句法的语言。这种分类法完全基于概念,排斥形象。英语中和食物相关的词汇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面包(bread)、奶酪(cheese)、茶(tea)、火腿(ham)、鸡蛋(egg)、辣椒(chilli),等等。”
“在两类语言中,隐喻性语言更富有表现力,能唤起人的视觉或触觉的形象,使人联想到颜色、气味和味道,使人置身其中。而非隐喻性语言则更客观、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