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大成绩是怎么算的?
这题我会! 先摆结论,21年及之前,在申请时只看最终成绩,即申请时满足con条件即可;22年起(包括22年),在申请时除最终成绩外,还需要提供每一门考试的分数和所占的比重(小分)。也就是说,22年以后,对成绩的考察更细致、严格了。
本人2020年入学,本科曼大,专业是BSc Economics and Economic History。关于曼大怎么算成绩(GPA)这个问题,本人确实很有发言权,因为曼大的所有学科都是按照百分制来计算最后的总成绩,每科满分都是一百分。
但曼大计算GPA的方式却不是直接把所有的科目成绩加起来除以科目数这么简单,其中涉及到每个科目的分数组成以及各个分数段所对应的成绩。由于本人不是数学专业,所以无法得知GPA具体的计算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了解下大致的情况。 以本人本专业(Economics)为例,本科阶段的必修科目(主课)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分析、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其中每一大类下又分别有几个小类,比如宏观经济学类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计量、计量经济模型等,而微观经济学则有微观基础、博弈论、产业组织等。
除了几门选修课外,每一个学位课程都会设置若干单元(Unit),每一个单元都要求完成指定章节的课本阅读和习题作业,最后按照单元和总的学习情况给出一个评定等级,从A+到D。每个单元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分数都不同,有的部分可能会给满分,有的则可能没有任何分数,这种没有分数的环节通常称之为“pass”或者“no pass”。最终,根据GPA的计算公式,把各科目对应的学分相乘再加总得出最后的GPA得分。 所以可以看到,虽然大家最终拿到手的成绩单上列出的各科成绩都是百分制,但是GPA的换算却并不是简单相加除以科目数这么简单。就拿我的本专业来说,虽然所有科目满分都是一百分,但各科目难度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却不尽相同。有些科目比较容易拿高分,比如宏观经济学的最后考试,只需要写出简单的数学推导过程并且结果正确就能拿到八十分以上,而一些比较难的课程,哪怕你完全掌握了知识点,最后可能也拿不到很高的分数,比如计量经济学的最终论文考核。虽然最终成绩单上所有科目看起来都是一百,但实际上难易程度完全不同。
当然,最后考试的成绩只是一方面,平时的作业和单元测验的成绩也会计入最终的GPA得分。因此可以这样说,最终的成绩单上的成绩只是用来判定是不是达到毕业标准的硬性指标,而GPA才是决定能否顺利升学或就业的关键因素。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从2022/23学年起,部分专业的录取标准会提升至GPA75%。